1. 首页
  2. 来稿选登
  3. 内容

深切怀念我的老师——刘多寿先生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3-11-01

  今年五月份的一天,我在潭州联萃群网上,看到了一则楚国良先生采访的周渊龙先生资料图片。6月5日,洛口诗联群又公布了楚国良先生首倡纪念刘多寿老师诞辰百周年的启事。思维的脚步陡然止住,这不是先生的偶然性发,这中间能够看出楚国良先生思想独有的见地:一地人文景观,非独显现于腾蛟起凤的辞彩,更有其俊彩星驰的英姿。啊,楚国良先生是在搞一种建设!于是我随即写了一首纪念刘多寿老师诞辰一百周年的诗。曰:

 

仙凡无异庆期颐,回首红尘意应熙。

九十勋劳铭化育,一生忠荩显吟题。

情关小我诗留壁,德及群贤义在碑。

不尽怀思瞻斗极,千秋福寿寄心仪。

 

附有一联:

杞梓郁神州,无限春风,情系讲堂和颜悦色;

歌吟明圣地,一城琴韵,恩承诗案溅玉飞珠。

发布在洛口群网上。

 

——题记

 

(一)教席春风

 

刘多寿老师,是我的老师,我和他初次相遇,是1953年上学期,在湘潭县二八完小即后来的茶恩完小。刘多寿老师是19509月受他在银塘和新群两个学校的老同学,时任二八完小校长张楷林先生的招聘来教语文的。作为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农村孩子,像这样高学府的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极神圣的。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嗔一笑似乎都有法度。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学生毕业升学,进衡山岳云中学可以免除笔试。刘多寿老师自撰《年谱·1951年(辛卯)》谈及的教导主任唐汉、语文老师马立扬、数理老师王开水,是其中的骨干,校长张楷林则更是德高望重。然而,岁月蹉跎,他们后来的命运各有不同。

 

 刘老师是教高年级的。学校纪律很严,每逢集会,各班依年级次序排好队,班主任在前头,面朝学生整队。有的班主任声色显形,刘老师不,他一到,站在前面,面朝学生手指比齐,掌靠鼻梁朝同学一照,学生左右微微向中线一靠,站的整整齐齐。他有一个小女儿,头发Y叉的,像尾巴一样跟在他后面掉。学校有大的庆祝活动,讲台左右挂对联,不管他人在不在,王开水把手一挥:喊刘多寿来!节假日或星期日。老师归校,他们班寄宿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走下走廊欢呼:刘老师回来了!刘老师回来了!这个班的学生毕业升学后,在湘潭这边工作的有湘潭市风动机械厂办公室主任曾兰桂,湘潭县教育局教研室罗传书。

 

 可惜时间不长,1953年下学期,刘老师要走,调湘潭县一中教语文。时间是开学不久的一天,张楷林校长送他出校门过前坪转塘角上正路处站定,举手:“刘多寿!好好干。”刘多寿老师回头一挥手,向前迈步。

 

 我是春季招生进入二八完小的。刘老师走后,我还在二八完小读了两年,与秋季招生来的两个班同届。我的成绩特别好,老师同学都喜欢我。三个班100多个学生,张楷林校长唯独培养我入了团。从我们这一届起,二八完小的学生升学由衡山转向湘潭。1955年上学期毕业,升学被一中录取五人,我是其中唯一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进入一中,平行五个班,各个班都有四五个团员,分别成立一个支部。我被学校聘为“少先队辅导员”。

 

 进入新环境什么老师都不熟,我当然最初想到的就是见见刘多寿老师。见到他,我叫了声:“刘老师!”。他定睛一看,含笑着说:“你就是二八完小来的周斌连!”我诧异他怎么早就知道我了,笑着说:“是的,刘老师!”。“好好读书!”刘老师本来是调来教语文的,因为来晚了一点,语文的席位被一位来自中山大学法律系毕业名叫刘文俊的老师抢先了(这位刘文俊老师也是一中最值得我怀念的一位先生),自己改为教数学。从53年下学期到55年上学期,两余年的时间,他真的是照张楷林校长嘱咐的“好好干”了。当时一中教数学的有肖石阁、罗天爵、郭聘儒、刘养玄等,他居然54年就当上了数学教研组长。55年五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考上湖南师范学院数学本科函授,这中间“好好干”的“好好”,“好”到什么程度,还用的着描述吗?

 

 刘老师教我“好好读书”,我是“好好”读了,初中一二年级我年年得奖,不是优秀干部就是优秀学生,奖状盖的是县长兼校长的于殿武的章。刘多寿老师教数学,我在一中六年,可他都不是我所在班级正式的数学科任课老师,教我初中的是罗天爵老师,这是个很好的老师,我很尊敬他。高中毕业后,我在乡下,他还到过我家两次。高中前阶段是郭聘儒老师,后年是把关的刘养玄老师。郭聘儒老师经常喊我去帮他批改同学的作业。我中学阶段数学成绩好与这些老师的教导有关。60年学校要保送我提前高中毕业进湖南师范学院数学系。班主任王若谷老师提前一周通知我,要我考虑,因为我没表态,后改换了人。在一中六年,刘多寿老师初中代过我们两三周课,高中先后有个把月。刘多寿老师的数学课,较之他人,别具特色:一是清洁,二是明白。他上课的时间准,上课前没有迟到和早到的现象,总是铃声响门前就有他,铃声落即踏入教室第一步。下课则是知识点讲完拍手收场,下课铃即响。上课的神态不乱,从教室门到讲台的距离做几步走,好像他都计算好了。脚步匀称身段平稳,教具在讲台取放的位置一定。讲课不看教案,一个问题(定理、定律)的讲解,由论题的确立,经例题的剖析、论证到归纳总结,都具章法。这中间神奇的是,先生平时话语显得有点口吃,但一进课堂话语就简洁、明白、流利了。前面我也讲到了,他本来是个教语文的,到一中来临时改教数学,而且在众多名家面前当上教研组长。这里的课外口吃和课上语言的流利,其中的转变飞跃,是否是他生命机体中那种生理血气和精神灵气相结合,随时产生一种可以去懦存强,祛邪认正力量使他做到的?

 

  一中的教学,教研活动开展的最好。数学教研组刘多寿老师的数学辅导刊最吸引人。内容包括三项:

一、知识讲座;二、上期解答;三、新题征解。其发刊词最具魅力:

阅读此刊,既复习旧知,又增加新识,既巩固基础,又导入深研。一举而数得,何乐而不为?

他在数学教学上颇有研究,著有《平面几何一题多解百例》,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了很好的作用。

刘多寿老师会打篮球。一中的体育教学好,运动会常有举行,文体活动则是随时的事。运动会,运动场上各个班级搭有彩篷,彩篷两边挂着对联。这些对联绝大部分是刘多寿老师拟的,有副对联我至今记得:

集体营中挑健将;运动场上显英雄。

 

 老师的篮球比赛,无论是本校的,或是外校来的友谊赛,刘多寿老师几乎场场上场。他打后卫,他接球好像手掌有磁性,哪怕手板是竖着的球一粘即稳,别人来抢他以一脚为支点,身子一扭乘别人扑空之际,手搭球向后一挽球从脑后飞出,一线落入球网,百发百中,多是空心球。球一命中,他便双手捧着头发向后一梳,然后身子微蹲,双手撑膝,眼睛注视着下一个球的运转。因为他本来就长得清秀英俊,人材美貌,人们称这为“美女梳头”。

 

 1957年下学期,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这一学期,唐泽映已由中央教育学院进修毕业调来一中任副校长,她的丈夫胡刚已在湘潭市二中率先成了一号右派,心情的滋味可想而知。刘多寿老师出身也不好,但自己55年就已入党了。说他们在运动中没有积极的一面,那应该不是事实。运动伊始,大鸣大放,大字板,内容无奇不有,不过大都是生活及作风层面上的事。作为年轻的学生,老师们的事不会去穷追乱探,但有几份大字报,给学生留下印象。一份是写一个女老师,她年轻,夫妻两地分居,有人发现她房间窗前水沟里有一只红萝卜上沾有血丝,大字报直指她作风不好,同学们讲这不应该。但有三张大字报,态度诚恳,言辞纯正而有文彩,有同学说,这是刘多寿老师写的。一张是《不学无术的陈石盟》,一张是《道貌岸然陈燕平》,另一张是《花花公子郭聘儒》。三张都写得准,陈石盟老师年轻个高,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学校运动会,他总是骑着自行车跟随运动员转,及时补给他们之所需,平时他却只能在体育室保管体育器材。陈燕平老师,曾经是《长江日报》的编辑,学识丰富,语文教得好,上过我们的课,而且点评过我的作文。装束紧身,体态好,仪表不凡,走起路来,头部的点动与脚步的收放似乎合拍节,神情似乎有点别人难以接近。由于他知道江青的一些掌故,又有点乱讲,唐校长说他后来不好,但不是右派。郭聘儒老师,音体美、数理化,及语文、外语,乃是全才,骄傲,说是一中第一,爱喝酒。如果真的是出于刘多寿的手,则正显其真诚正直的品质。唐泽映校长、刘多寿老师在一中领导反右,是真正帮助党整风,肃清教师队伍中的不正之风,以利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事实证明,如郭聘儒老师,后来大部分时间任我们高中的语、数课,他各方面都是同学们公认的极优秀的老师。我想这正是唐泽映校长与刘多寿老师运动中积极一面的目的。

 

 刘多寿老师从1958年起,担任一中的教导主任,教学抓得紧,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高。1961年高考成绩超过湘潭市一中,1963年,他当教导主任兼高二十班班主任,是年全校高考成绩名列全省第一。高二十班学生刘光和成长为青海省副省长,后任水利部副部长。刘多寿老师的教化之功,永不磨灭。他的教学精神,从一中出发,经上马、九中,到谭家山、前进职高、株洲三高各处,一以贯之,毕生不懈,是实实在在的教育界名家。

 

 我在一中读书六年,整个成绩都是很优秀的,我对每一学科都感兴趣,数学成绩好,我更喜爱语文。但是在初中二年级即学校反右高潮的那一学期,我有过一次不好的遭际,它对我的震慑极大。因为我还是个孩子,不懂世事,虽然这个案子后来平反“纯属错案”,但当时毕竟发生了。这样的文章,本来不应谈及这样的事,因为刘多寿老师(还有那个抢先他语文席位的刘文俊老师,先生可能不在世间了,想到他我就抱疚)爱护我,一直是我直接的保护者,又必须点它。初中毕业升学我是不想报考一中的,但刘多寿老师劝我:“报考一中好!”在整个高中阶段,他知道我心情压力大,便以教导处名义,在学校广播里安排我做一些学校里的事,增加我的正面影响。勤工俭学大搞劳动,他在场的话,喊我到他面前一起做。1960年学校保送我提前高中毕业进湖南师范学院,他是教导主任,与他不无关系。结果未去,一是我未表态,另外又是班主任于先一天晚上跑来告诉我,学校最后研究要把我留下来,明年考比湖南师范学院好一些的学校。这应该是真的,这也合我的心愿。然而实际上,这时我的身体状况已经极为不好,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而家里母亲身体也不行。我父亲怕我母亲死去,便帮我把对象找好并订了婚。1961年上半年继续上学,父亲便把我订婚了的爱人接到家里来照顾我母亲。因为她家是地主成份,这一学期,学校对学生升学的政治考查最严。到我家乡去了两次函调,一次专人调查,材料去的最糟。1961年高考,对考生的政治要求是历年高考马鞍型的最低谷处,许多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未考取,我是其中之一。于是我便成了回乡青年。

 

  1962年上学期,我写了一封信给刘多寿老师,他立即回信要我复考,信曰:

周斌连同学:

昨天接到你的来信,知道你回家以后,大半时间在病中,真是不幸,希望你能排除万虑,尽量乐观一些。至于去年升学未遂,亦不止你一人,何须焦虑?身体好了,在农村好好干一番,自能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如果心灰意冷,工作消沉,于身体即有损,于前途更有害,则人家之冷眼相看尤将日甚一日也,又何苦乃尔哉?

今年高考在即,720—22日在湘潭市一中考试,社会青年均可极考,但须取得公社证明。你如果想再试锋芒,可作好准备,即日来校复习一下,杨觉民、欧阳芳等均参加了高三的整个复习。去年不取,也许今年能够录取,凡事成败,未可逆料。

专此致复,顺祝愉快。 

                                     刘多寿 

                                           六月二十六日

 

 但是我因身体问题未能应试,我们那一届许多优秀同学,都是到这一届或者下一届才考上大学的。其实我爱人的叔叔是个共产党员,他在射埠区任文教专干,帮我把学校择好了,回家接我去教书(六二年上期开学时),我因脑力问题未去。后来我父亲为我找了一位在花石医院退休的名老中医,把脉结合我的口述,诊断:我的病是因为“惊恐”所至。哦!是这个病根!按他的诊断治疗,也还真的生效。在这期间唐泽映校长,刘多寿老师竟于1966年被打成了牛鬼蛇神。至1970年刘多寿老师才解放,而唐泽映校长竟于1969年被开除和右派丈夫一起喂了四年猪,到1973年才回教育战线。在我们的意识中,还有比这二位更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吗?真是可笑的时代!

 

  1978年,已在湘潭县三中任校长的唐泽映打发原在茶恩花桥一带工作过的沈长青到花桥来调查我的情况,意欲把我弄到三中去教书。沈长青回去告诉她,周斌连已经出来教书了,而且名气不错。原来我也于1973年出来教民办了。1975年接教公社中学的第一届高中班,赶上了1977年文化大革命停止了10年的高考复考,我这个班考取两个,在湘潭县中路铺这是绝无仅有的。本年又接一个班,1979年毕业又考两个。是年暑假,出席了县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县委郝诚书记要召开一个全县的“名老教师会”,通知中竟然有我!会议是研究高中能不能在乡级中学办的问题,与会者仅仅只有湘潭县一中的刘多寿、朱启袖,我和另外一个叫周祖德(承)的四人。真奇怪,我一跃成了湘潭县的名老教师!这是我回乡后第一次会见刘多寿老师。1982年,我写了一封信给时任湘潭师范校长的唐校长,来往五天,我即收到他的回信,说我属沧海遗珠,勉励我前进。1983年,湘潭县教育局应湖南省谭家山煤矿要求,把我推荐给他们。他们问在谭家山煤矿任教的刘多寿老师,刘多寿先生说:“这个人要得,各科都行!”于是我顺理成章的被湖南省煤炭厅、湖南省人事厅、湖南省教育厅以社会上闲散的科技人员名义,录用在湖南省谭家山煤矿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1984年,刘多寿老师给我搞了一个报考湖南师大中文本科函授的指标,1987年我胜利地于湖南师大中文本科毕业。1985年先生向矿党委和学校党支部介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调动急迫,移交打给学校校长,我于19867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5月,刘多寿老师介绍我加入“嘤鸣诗社”。在诗词学习上我是他不成器的学生,我的主力是放在教学上,我想做到尽量不辜负我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后来又负责了谭家山煤矿《矿志》的编撰工作,故创作少,每年写那么三四首,刊入诗社年刊。诗社除“嘤鸣”、“洛口”外,市里面的都未参加,这也与我“往日”给我留下“文思生发迟钝”的后遗症有关。其实这些作法都有负先生,因为他一有好东西总有一份给我。1993年,先生70大寿,我写了一首祝贺诗给他:

    祥云缭绕暗香浮,夫子门墙万绿稠。

瑞鹤翔空尘不染,春风化物惠长留。

学传数苑多诠法,诗筑名山五凤楼,

圣道早经为世用。阶兰岸芷乐悠游。

他很高兴。不知什么时候,他对我说:“写了一首诗给友人,你看看。”

次韵奉和黎兑卿《耋年抒怀》

诗筑名山五凤楼,大名贯耳几经秋。

同瞻马首环球赛,独占鳌头翰墨留。

《芳草》有情香广宇,《棣华》何日郁荒洲,

令尊遗著罹秦火,强记成书快白头。

我感谢他!

他说:写吧,能有东西被别人偷,说明你底蕴还是很富有的。原来先生是在勉励我!

 

  1999年刘多寿老师到郭家桥新虎村刘意辉女士家落户,我去看他。刘师母很高兴,说:“你们的刘老师是个名人!”我说:“是的,很著名。”刘老师心情非常愉快,中餐搞得很丰盛。回来后,我写了一首诗赞扬他们的生活。

过刘多寿老师庄

曲径疏篱接小轩,河池菊圃柳笼烟。

鸡飞惯晓前迎客,茶进原知内似先。

桌上时蔬言自种,案头新句是情宣。

箫韶常使先生醉,四季花明不梦仙。

【注】:颔联未句是言刘师母的。

 

 20004月,刘多寿老师送一本《当代佳联选评》给我,他说这是近几年出的一本最好的楹联评集,都是些高手点评的。联评对着看,收益才会好。

 20024月的诗词例会散后,他拖住我:“周斌连,我写首诗送你,我一般不写诗送人。”过了一个月,他将一个报纸纸包递给我:“已请刘振涛书写好了,未装裱,原谅老师吝啬!”打开一看,一副联,一首诗:

对联:儿女有才皆报国;

       夫妻无处不尊师。

诗:

读书知报国,敬业乃忘家。

汗灌参无树,情凝斗雪花。

心中藏日月,笔底舞龙蛇。

何患崎岖路,扬蹄一骥骅。

我感激的流出了眼泪,挥手的时候,他说:有机会与刘振涛接触一下。我会意。

 

六月又送我一本《当代佳联品赏》,七月一本《轩辕颂》,都是诗联珍品。

是年80岁,未做,未对期我到郭家桥他家看望了他一次。写了一首《刘多寿老师八旬献寿》的诗:

芙蓉出水格新鲜,风致飘然气韵妍。

庠史本应歌万寿,词林又复颂千年。

花浓笔底春无限,草绿池边梦亦甜,

庆衍长庚登八秩。香山尚齿举华筵。

2012919日,刘多寿老师90华诞,举行了庆祝活动,会场设郭家桥夕阳红饭店。我的祝寿诗是:

贺刘多寿老师九旬大寿

百十余华怎个忙,春风桃李九州香,

眉横鄙佞逃三舍,情洒温良起一方。

麟阁可图推上士,兰台有补仰瑶章。

琼筵喜晋期颐酒,福寿同臻并世康。

 

 201310月,刘多寿老师妥善处理了与刘师母意辉女士的关系,被儿子刘柏林从郭家桥接回了易俗河镇飞鸽小区,因为我们相距太远,平时很难在一起。2015年洛口诗会首个例会,我不见刘多寿老师到,问大家说:“他已于上月31号去世了!”我为之一怔:“诗会怎么不通知我参加追悼会?”杨桂秋主席说:“丧事办的极简单,诗会去了几个代表都被辞掉了。”啊,刘老师走了……

我沉默了许久,脑子浮现出去年洛口年会的一幕。我坐在会场的一角,眼睛巡视一圈,没有发现他,忽然不知他从什么地方出来,偕柏林走到我跟前坐下,精神尚好,笑貌依然。我只是觉得他头发下的头皮有点白得不正常,柏林是认得我的。我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给他,他没有拒绝,笑着接了,插进自己的口袋,接着起身挥手。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会面。他就这么走了……

回来以后,写了一副挽联,登在是年的诗会年刊上:

茶恩问字,易俗求经,期许苦风云,山角颁书,谭煤荐席,及尔洛口吟鞭指点,六十秋藜照总关情,泪涌撒手凡尘,噩耗得闻时隔月;

普雨为民,惊鸿效国,志行忘岁月,回沦在矿,振落居前,迨乎诗坛示范群观,中州地兴隆恒有士,歌扬殚精夜烛,勋名长驻哪限年。

【注】:山角颂书:山角,山冲角落;颁书:寄发书信。指1962年先生写信给回居乡下的我,劝我继续参加高考。荐席:指向谭家山煤矿推荐教席。普雨、惊鸿:二者相对而言,普雨,指遍撒雨露,提高全民素质;惊鸿,先生曾有对联“晨铎每惊鸿鹄志”语。言培育高科技国家人才。回沦:挽回沦落,指先生去谭煤帮助矿挽回子校高中教育事。振落居前:指先生去市挽救失足青年开办的“前进职业中学”从教。群观:诗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指诗坛开展诗教。

 


(二)诗坛化雨

 曾经一段时间,有朋友向我问及湘潭诗联界的情况。我回答:“这个我不能答复你,因为我算不了诗人。”“不过,”我接着说,“我曾经写过一篇《湘潭近百年诗词选·序(二)》,中间提到两个人物:“李寿刚典雅博宏,文称泰斗;刘多寿率真精粹,诗号绝王。”

率真精粹:刘多寿,诗品亦人品! 

一、诗 

 刘多寿老师的诗词联,题材广、数量多,成就巨大。单《不老斋吟草》续集一、二,收集的就有2500余首(副)。其遗佚及平时为单位和邻里的应酬之作,不乏五六百之多,在全国各地各类型比赛中获奖200余次。因其尤擅绝句,故被文化界称为绝句王。2006年获湘潭市文学艺术界荣誉奖,2008年获湘潭县白石文学艺术成果奖。

 作品的内容,包容天地古今,其中激浊扬清,褒中贬佞,嫉恶存善,其胸气极为刚正,情感极为炽烈,展现出他率真精粹的本性。咏古,追索本源,采访名胜,倾吐他对古圣先贤的仰慕,对5000年优异文化的尊崇和对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祖国的热爱。吟今,歌颂领袖,缅怀先烈,描写新时代新人、新事,内中包容朋情、友谊,无不吐露他对新时代、新社会、新生活的挚爱之情。诗意内蕴的精神,显现出他敢于进取,敢于胜利的勇气、豪气,乃至人们所说的霸气。

 作品格调新鲜,多见小篇幅。平白晓畅的语言,展开奇思妙想,构造琳琅剔透的编章,其艺术风格也显现出他率真精粹特质。 

佳章试析 

A)《屈原颂》

【赏析提示】屈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事迹突出的两点:一、著《离骚》;二、沉江殉国。“沉江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长期历史中培育了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的道德力量。以《离骚》为代表的诗文,却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初略统计,先生诗集中写屈原的竟有20首之多。这中间可以看出先生的什么精神?

 

其一

千秋绝唱是《离骚》,笔挟风雷鬼也号。

莫谓投江豪气尽,春来犹涌汨罗潮。

 

点析:诗人攫取屈原人生价值的两大亮点,歌颂他的人品和精神的千秋不朽。

上联:写《离骚》。先用“千秋绝唱”正面肯定之,次则用描写笔法写其精神力量。比拟手法先用“风雷”比喻《离骚》赋有的精神和艺术力量,因其内容是凄苦的,足可动鬼神。拟人写鬼闻听了其凄苦后,竟然嚎啕痛哭起来,《离骚》之风力,伟乎哉!

下联:写殉国,反其笔意,歌吟殉国的精神力量,永垂不朽。先否定沉江人死即一切都消失了的哀鸣,然后以其声气仍在的事实证明之。声气何在?即诗人殁时灵魂所附之江水也。何处江水?汨罗!作者恰到好处的交代了屈原殉难处,完整了史实。所附屈原英魂的汨罗江水怎样?“涌”起潮水。“涌”见潮水之势大而猛,这是江水潮生往往与天有关。天怎样?天动惊“雷”,雷则有声,潮则有势。天地交合,为鸣不平。“春”含义极深,春也者,新生之象也,年复一年,永生无息也。屈原精神岂有止时?诗人对屈原崇慕敬仰之情何以至此?读者思之。

 

其二

肯将心血注《离骚》,笔自生花气自豪。

莫讶吟坛尊鼻祖,诗魂长共国魂骄。

点析:

【提示:请读者回顾先生的“开发思路多角度思维”的诗教,理解先生大脑“散发性思维”的机能。】

此章诗人改变角度,单就“离骚”一点歌吟之。“离骚”一物何以足吟屈原?阅读全诗,我们可以揣测到先生当时审题谋篇布局的思路。《离骚》何以足吟屈原?《离骚》之成因非凡,成功了的《离骚》艺术价值非凡,精神内蕴非凡。何以也?自古“风骚”并称,它是中华文学的基础,内蕴精神即是中华国魂。作者触物驰神,绮思飞越,此诗乃成。于是打开词囊,选择恰当词语,准确的表达思路中各要点的内涵:“心血”者,屈原履忠被谗,崇高理想抱负无法实现,忧愁忧思,欲以身殉国的赤诚的心。“生花”极言艺术成就,“气”“豪”足显诗之精神伟力,“鼻祖”歌其文学地位,“骄”字深有含义,既极扬屈原与中华民族合一的精神在世界上的地位,亦暗含作者已有这种地位而感到自豪的思想感情,先生爱国乎?作者飞越的文思,谋篇布局,调词谴语的能力,非等闲手笔能及!

 

B)《黄果树大瀑布》

其一

疑是银河落九天,名山也借好诗传。

匡庐毕竟输黄果,谁续青莲咏瀑篇。

点评:

此诗为借用衬托法,手法奇妙!

 诗首二句借用李白写《望庐山瀑布》诗,描绘出庐山瀑布雄伟壮丽的图景,从而使庐山更加有名的典故,衬托出自己写出的“黄果树大瀑布”诗,描绘出来的黄果树瀑布磅礴瑰玮的图景,使黄果树瀑布所存地区闻名于世界。然而这层意思并没有写出来,作者只在本来应该肩负这层意思的下二句用一个匡庐“输”黄果的“输”字和一个疑问代词“谁”字,挑拨读者的思维,让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浮现出作者所写的这首诗描绘出来的黄果树瀑布磅礴瑰玮的图景,文字不说,意在言外,而这里的“意”全部显现在笔意中。这种奇妙的构思,显现出作者杰出的诗才。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作者雄视古今的豪气。其“才”与“气”,伟乎哉?

  

其二

黄果蜚三界,红妆下九垓。

恐窥仙女浴,天送水帘来。

 

【首先解释两个词语:三界:天、人、地即天上人间、地府三界,九垓:中央至八级之地,即人间。】

评赏:

瑰玮哉,此瀑之景;奇妙哉,此诗之笔!

诗章二十个字展现出一幅色彩明丽、气象瑰琦、仙凡交融、虚实一体的水晶世界图。

一、二句互为因果。写瀑流光色的磅礴迷人。首句写瀑的光泽,瀑从天降,进入自然世界,入地府当然不可能,此为夸张的手法。蜚者,飞也。瀑布本身飞入三界,当然不可能,当然只能是光泽的照映。二句写人。红装,女人服饰,借代用法,代仙女。此时仙女下凡干啥?瀑布美丽的光色吸引故也。瀑流色泽,何其迷人哉!

三、四句写瀑中趣事,写瀑形。仙女来到瀑境,竟然思欲洗澡,其环境是何等的舒适惬意。景中出现女人洗浴的情境,又为观众增添了多少柔美温馨的感受。黄果树美乎哉!三句中的“恐窥”显现人间社会情境,仙凡结合了。此词是人间社会男女性情生发的反应,此中情趣盎然,人们观赏,当是流连而忘返也!四句的“天送”,天言其高,一见瀑形之长、大,二见造物者自然之神的神圣,字中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诗中仙女的形象完全是瀑流的陪衬,

20个字描绘了一幅磅礴的瀑景图。其中有瀑光的温馨,瀑色的明净,仙女的恣情,俏男的轻佻,天公的关照,一幅多么生动活泼、静谧优雅的社会风景图。先生神奇的想象,高超的雕塑能力,能不让人叹服?

 

C)毛主席百岁诞辰联

【提示:刘多寿老师《毛主席百岁诞辰联》是他1993年同一时间段,应株洲、桃江、湘潭市三个地方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征联活动而写的同一主题三个不同内容的联章,湘潭市的是“学术·文艺”,桃江的是“建党建军”,株洲市的是“总论”。三处各得三等奖。】

株洲“心香杯”全国征联

横流击水,策马吟诗,矢志解民悬。窑洞油灯遵义月;

斩棘披荆,战天斗地,许身谋国事,辽东风物海南春。

评析:

此联统观全局,总结歌颂毛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

联章特显作者在两边分割总结歌颂内容,及分边歌颂内容在繁简取舍、笔调的轻松沉重上的前后互补的艺术功力。

全联以新中国建立一点为分水岭。上联以“解民悬”的战果总结二十八年艰难的民族解放战争。但在总结这一漫长时段战争的艰难时。联章的前节用“横流击水、策马吟诗”一对偶句,笔调十分轻松地刻画了毛主席风流潇洒的形象。难道斗争这么轻易吗?不,尾节用窑洞、油灯、遵义月”极度的描述漫长战争岁月的艰辛以补充之。“窑洞”与“遵义”时间点上的颠置,这是对联格律的需要。

下联以“谋国是”概括建国工作的所为。在各类反动派所为而至的残破国土上建立一个新兴的国家,何等艰难,各类复杂的斗争随时出现。作者对联的前节用“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笔调沉重地概括领袖的艰辛,然而在结尾时即用“辽东风物海南春”丰盈的战果,笔调轻松的补充之,这样上下前后互衬,使对联珠联璧合,成功完美。

这里特别要学习作者形象语言的概括能力。“辽东风物”是指东北繁荣重工业景象,这既是新中国建国开始注重国家重工业建设的战果,更重要的还是在歌颂伟大领袖于国家刚建的1951年主见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保护的伟大功绩,邓公的海南改革春风不无毛主席一直对邓公持保护态度的功德。

 

D)《咏雷》

天末惊雷力万钧,嫣红姹紫九州春。

以风为伴神通大,与雨联盟惠泽深。

革故正需擒鳖手,鼎新尤重摘星人。

南巡播出强音后,耳畔时时响巨霆。

点评:

象征比喻手法,写物乃写人也。写春雷的震动化物,即写邓公的南巡强音之滋时,诗开头实是咏雷,在咏雷中,透过雷的种种形象能看到邓公南巡的种种举措,这就是象征。接着写邓公南巡实事,与之相比,最后“耳畔时时响巨霆”回应前后,点明比喻完整全篇,诗笔高手。

 

E)《咏柳》

鸭绿鹅黄柳色新,白头红袖唱酬频。

陶潜宅畔今难觅,道蕴诗中早已闻。

张敞画眉留艳范,曹丕作赋具芳声。

春风远度天山外,万缕千丝总是情。

点评:

这是刘公一首出色的咏柳诗,他是刘公一组咏柳诗中的第四首。

诗章色彩鲜明,语言明快,词情畅达。笔调欢畅。全诗只开头一联结尾一句用实景描写。中间选用各个典故,从不同的方向描绘柳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赞扬柳的才情和高尚品质。

典故的选用显现诗人高度的才情,和高深的文学素养。他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概括典故内涵,点活典故的生命,让其具有时代气息。如“难觅”即回避了“退隐”的时代嫌疑,“已闻”点明仰慕的牢固,“艳范”则强调了协洽夫妻恩爱的时代意义。“芳声”者。则点名柳的品格在人间享有的声誉乃为永恒也。“春风远度”则言为国家民族贡献之卓巨。凡此种种,非具有高尚情怀和高清情志者不能出。最后之“万缕千丝总是情”,尤显笔墨高手,既了结已往,又展示未来,颂杨柳给人类社会的美好将是无穷无尽的。全诗倾注了自己对柳的热爱,表达了自己一生要给人类社会以美好的高尚情志。

 

F)《黄河颂》

黄河原是母亲河,九曲奔流卷巨浪。

自古高人澄浊水,何愁污秽古今多。

点评:

这是一首咏物兼咏史,咏史兼咏人,内蕴深邃的作品。

一、二句写黄河千里回环、奔流腾跃的雄伟形象,暗喻伟大祖国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回环曲折波澜起伏,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苦难和光辉历史。

首句点题,“母亲”双关:一、实指,言千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有如母亲哺育儿女;二、虚指,借指祖国、中华民族。二句:“九曲”“奔流”“卷”“巨波”是真实的黄河形象,也是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饱经风霜的历史形象。内中饱含崇敬和歌颂之情。

三、四句扩展生发。化用“黄河清则中国有圣人”之成语,借写黄河反面的劣性、浑浊、污秽及消除而一直鲜活存在的物象,而实写中华民族在苦难的历史长河中,有自己的领袖人物带领翻爬滚打,毫无畏惧,终究消除灾难的能耐,从而歌颂了中华民族,歌颂了伟大祖国。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仅仅颂扬以往的成功,诗旨的意思在:唤醒现在: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国际国内,困难还是许多,激励大家战胜困难和干扰,争取自己的胜利。故末句的“何愁”一词,不是教大家盲目乐观,而是教大家要做历史上的高人。有了这样的高人,今后的污秽不愁不会澄清了,所以这是对大家的激励。

诗作的借题发挥是其艺术特点。主旨则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民族的精神。

  

G)《临江仙,春江泛舟》

莺眼眨开柳眼,雨声敲碎风声,一江春水送舟行。片云充向导,伴我看潮生。

浪打船头湿梦,鱼翔水面吞星。云开雨霁彩霞横。岸花飞有意,樯燕语含情。

评赏:

这是一幅极其优美的春日泛舟图。

时间应是初春的雨日,起时莫定,玩到将近黄昏。借景言情,词章多用拟人手法,写泛舟所见美丽景致。不关时事,抒发自己安闲自适的情感,影射时代的美好。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写泛江不见舟行痕迹,纯借景物的变幻,交代境域和时间的变迁。

上阕:写泛舟出发。

首二句交代时令气候。先用历史上文人写早春的最佳词语“莺眼”、“柳眼”描绘时令早春的景致。“眨开”,显示黄莺的春感似乎比柳更早,使人感知春天的脚步和身影。二句“敲碎”一词,点明气候正是雨过风停的最佳时刻。次三句写泛舟,从出发、泛行到赏,中间写自方的行的只有“行”和“看”二字,笔墨的重心在“行”、“看”周围的景致:“春风”、“片云”、“潮”的上面,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突出他们的多情,渲染了作者游赏的娱悦之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赏景,独点“看潮生”,表明他的心情是兴奋的,透露他对时代的好感。

下阕:写泛舟感受。

过片两句,写泛舟入晚时的情景。承上阕的“潮”字开笔写浪,写浪入笔自然。另一面浪打船头于人有所振动,景中的感知也是第一的。此时之人怎样?“湿梦”,“梦”字妙哉!它是自己此时的精神状态。“梦”者,人处于精神迷矇或疲惫时的形象写照。他巧妙的总结了前面开始的观赏过程,描绘了自己的观后的精神状态。“湿”字更妙,它既是景“浪”给人的动作,又是动作施展后的人物形象,“湿”者,梦醒也,梦醒何如?没有写。接着的是一幅黄昏入晚时的江天图画,鱼翔星动,雨后天红,景致之温馨则人物之感受可知。末二句是杜甫《发潭州》典故,反其意而用之,用杜甫的凄苦孤独反衬自己的舒适与安详,这舒适与安详是时代赐的,则作者此时的心情又会如何?笔者还要说吗?

 

H)也谈《题美足鞋行联》

  美不用谈,古今独步;

  足何须削,大小由之。

评析:

此联鉴赏评析者甚多,以文佩璋先生的点评最为精准到位。我之赘言是想进一步探讨先生的学识、文学素养和文笔功力。

题目是“美足鞋行”。我想先生接触题目一定有一个审题的过程,对题中的每一个字的含义、词性都会做一个认真的剖析,并会自然的勾动自己知识库存与之有关的典物。“行、鞋、足”都是名词,“行”是做生意的,“鞋”是做生意的什物,人之必具的生活用品,“足”是脚,是穿鞋人的肢体。“美”,形容词,意思是这“鞋”穿上能够让“脚”好看。审明字的含义之后,自然会要想到“行”业的要求,就是要让其生意更好。综合这些辨析思考,按先生的学识最初涌现脑际的应该是平常的与“脚”有关的两个成语,“独步古今”和“削足适履”。由这两个普通成语,自然会牵动他腹中藏有这两个成语典故。于是,唐书法家张淮瓘《书断·蔡邕》的“体法百变,穷林尽妙,独步古今”,以及关于东汉蔡邕书法技艺的知识,和《抱朴子·刺骄》削足适履“毁方入圆,不亦剔乎”,及《论语》“先生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等等自然浮上脑际。如果说先生腹中没有这些典籍,那么对联中就不可自然的出现相关词语。对联恰到好处的用上它,就说明先生早已具备这些知识,先生的学识渊乎哉!

至于联语的撰写,鹤顶格,“美(形)”与“足(名)”对,美能改性为名,这是常人能力中的事,不足为论。然其中成语的化用“独步古今”之于“古今独步”,让“步”与题旨紧贴。“削足适履”之于“足何须削”以切题旨要求的改动,联语字字着眼“鞋行”,这是没有高深文学素养和超乎凡俗的气度,是做不到的。“古今独步”与“足何须学”之落脚,透露出先生胸气中的豪气和他视事运用的游刃有余。

“美不用谈”。何有文绉绉气息?个个看了都感到亲切、舒畅,这虽然是“行业”语言的需要,但这也正是先生在诗教中所强调的。纵观先生的诗文。哪一个地方有诘屈聱牙的文字,哪一个章节出现过梗塞难通的语句?先生的文风,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诗论

 

刘多寿老师诗论多篇,《如何写绝句》是其代表作。

关于写绝句的问题,是他在洛口诗会的例行会议上,根据当时诗联界创作的实际水平提出的。他劝大家“学诗先学写绝句”,出语,态度极为诚恳,语气显得急切。为了帮助大家学好写绝句,他将自己写作实践的经验所得总结归纳为八大要点,撰成《如何写绝句》一文,这是一篇艺术性、实用性两全其美的优秀文艺论文。

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要点的论述,其章法设置均各有致,详略取舍各个得宜。全文的论述澄清了诗词创作尚存的诸多模糊概念。

论述“写什么”即诗歌题材的问题(正文第二部分),阐明了诗歌写作的服务对象,如何服务中的歌颂与暴露问题及歌颂与暴露的对象问题。

论述“怎么写”(正文第三部分),八个要点安排的顺序,深刻表明作者思维的条理。第一、二指诗的开头,第三、四、五、六、七论诗作整体技巧,第八讲诗创作的结尾。论述中,剖清或者加深了诗词创作某些术语概念的印象。如:“题材与主题”、“主题与主旨”、“入题与生发”(第一中);“曲笔与含蓄”(第三),“开拓思维与拓展题材”(第四、八);“移情于景与以景结情”(第五、八),“譬喻论证、虚景论证、寄寓论证”(第八),“素材与闪光点”(第六),“政治诗与老干体”(第七),最具教育家特点的是,刘多寿老师在阐述论点中,如教数学一样,留给学员一定的历练机会和任务,训练学员知能的能力(第八)。

全文的语言简洁而富有作者的感情意象。八要点的语言纯属“我笔抒我情”,不蒙任何陈言阴影,从形式到内容,充分体现了作为数学老师的刘多寿老师在文学上的素养、才华及其诗文上一贯的淡雅、率真、精粹的风格。

 

诗社

 

诗社:湘潭市原副秘书长赵志超先生在《最忆不老斋·序言四》中论述得非常清楚。我在这里简化为二。一、诗社是诗词联创作的研究院,二、诗社是诗词联创作的教育学院。

湘潭县嘤鸣诗社成立于1986年仲夏,较市白石诗社早三个月,比中华诗词学会提前一年。发起者周心培,以律诗二首为启事。刘多寿老师和六首。诗社成立,周为社长,刘多寿老师则为副社长,说诗社是“研究院”,这是不错的。正如赵秘书长说的,诗社聚集诗人,凝聚诗学力量,传播传统诗学,既研究又创作,从而全面得到提高。我记得周心培先生曾对我说过:“回顾我们最初写的那些东西。真可以说丑媳妇见不得人。”他在诗词音律学上有研究,编有《诗词曲韵汇》一书供诗联界使用。参加了《中华新韵府》的编辑工作,不幸早逝。刘多寿老师则是研究中的主角之一。诗社每年的会刊编辑,总是他、周心培、刘季子、周砥中等人从场。他们在批阅会员习作中相互切磋交流。当年,嘤鸣会刊质量是不错的。说是“教育学院”,大家更益心会。“嘤鸣”阶段,诗社每年派人下到地方做诗词讲座,刘多寿老师去谭家山几次。后来谭家山地区涌现一批诗人,与他当年的讲座不无关系。

洛口阶段,则更生气勃勃,诗会每年每月一次例会,开展诗词讲座,作为会长的他,不仅要考虑讲座内容,而且要物色人选,其中多是他自己出马。准确的说。他这个会长不仅是“教育学院”院长,更是最具才华的教授。每次例会他都到场,除自己专门讲座外,两大任务:一、批改会员习作,二、聆听别人讲座。在适当的空隙中穿插指出诗联界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2006年,诗会会员人数剧增,但又普遍存在一种怕学不好的情绪。是年9月,他携诗会四个同志出席中华诗词学会在湖北武当山举办的全国金秋笔会回来,在诗会的汇报会上,有意详细介绍了笔会情况,说:“我们首先不存在希望,结果我们五个同志有三个的作品获得三等奖。占全国获奖人数的1/10,全国那么多名家,没有什么了不起!”会员们笑了,觉得刘多寿老师态度亲和,对人平易,话语充满力量,这个人知识不错。来洛口学诗没有走错地方!

 

▲学员们写诗,到底怎么学?从什么地方开始?刘多寿老师觉得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天,他在诗会上站出来:同志们学诗,先从绝句写起,绝句四句,不必对杖,只调平仄、押韵,写并不难。譬如:

王维的五绝: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两种,五言的叫五绝或五律,七言的叫七绝或七律。绝句四句,每相邻的两句结构不一定要相同,只注意对应处的平仄相拗和句脚的押韵即可。而律诗八句分四联,中间两联,每联上下句都分“顶、头、腰、腹、尾”四节,除尾节外,每节两字,每联上下对应的节必须词性相同,平仄相拗。绝句不存在,如《相思》“红豆”与“春来”,“南国”与“几枝”,“愿君”与“此物”“采撷”与“相思”词性上都有别。又看李白的七言绝句《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头两句的“朝辞”与“千里”,“彩云间”与“一日还”。二句的“猿声”与“已过”,“啼不住”与“万重山”完全不同,可见绝句的写作是灵活多大。按律诗要求,相隔的两联,上联二句第二字与下联一句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同,这叫“粘”,不同为失“粘”,诗就不成立,上面两句是这样的,但是绝句不一定要求这样,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句的“是”与第三句的“头”不“粘”。

绝句一联中(且这么称),上下对应处的平仄相同也可以灵活对待。如李白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二、三句的第二字依次为“人、花、帆”,都为平声。绝句还可以同字,如李白:“举头”与“低头”。这么多的形式,到底学哪一种形式?不需同字的尽量不用,同位可以不同声的尽量不同,有一定的能力,尽力做到“粘”,同律诗靠拢。

▲语言问题,是学员们写诗存在的最大问题。刘多寿老师有次站出来,说:语言问题,首先我们得学会平白易懂,要贴近社会,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只有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语言,才有生命力,为人民群众接受。如唐朝有个叫金昌绪的写《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此诗是写一个闺中少妇思念她远在辽西戍边的丈夫情景的诗,多么鲜活,这好像就是闺房中这个少妇对她的下人说的:打走这只黄莺,莫让它在树上叫,叫起我想到辽西去看看的梦都做不成。多么真切的语言。它深刻表露了闺房中这位年轻少妇对效国酬边久久无法回归的丈夫无限思念之情。这样的诗不少农妇都能诵出来。

如唐有一名李绅的宰相,他肚里那些诘屈聱牙的诗文不知藏有多少,但他有两首《悯农》的诗,那些没有读书的劳苦农民。却能琅琅成诵。其一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多么亲近农夫!那些饱读文言诗书的士大夫都知要写人民的语言,我们为什么不学呢?

 

▲为了让学员真正掌握群众语言,他又从具体方法和途径上做出指示。一天,他站出来,走到黑板前说,我们要真正学好语言,让他贴近时代和社会,我们就要掌握新时代新社会的新词汇。有一首诗名叫《接外公》这么说:

身骑摩托快如风,母命城中接外公。

腰里手机传话语,已乘的士到家中。

现在时代进步了,思想也进步了,新词汇浩如烟海,如鼠标、克隆、电脑、打的、手机等等。诗里的摩托、手机、的士都是当代产品新词汇,他们在诗中出现,说明人家富裕,生活好。他歌颂了新农村、新社会,歌颂了党。这样的诗无论在艺术上、思想上都堪称上乘之作。望大家无论城市和农村,多走走,让自己接触周围的人,从他们的言辞话语中吸收一些鲜活、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

 

▲学员们诗词的语言另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干瘪,枯燥、无味。为了引导大家慢慢解决这个问题,有一次刘老师走上讲台,说:诗要形象、生动、有味,要让自己能写出生动形象的诗歌来,就要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乃至奇思妙想。曾有个单位举行了一场以红豆为主题的全国诗词大赛,有个叫甄秀荣的参赛诗是这么写的:

《送别》

南国春风路几千,骊歌声里柳含烟。

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

红豆是相思之物,诗人多拈红豆典故唐·王维《相思》一诗词语,以切比赛主题且为自己服务。

上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下二句写离别时的情思。

送别时的情景,拈“南国”交代别离地域,“春风”则拈“春来”化为物象,“春风”者,和煦之风,形象的预示友人离别,路程“几千”虽远,但际遇将会很好。“骊歌”点题送别。“柳含烟”,别离之景与上“春风”形成和谐气氛。柳又是送别之物,它的依依之状,正似送别人的依依之情。这里借景言情,何其形象也哉!

下二句离别情思。拈“红豆”以扣赛题,把红豆之相思比拟成夕阳洒满天空的红霞,相思之情何其形象浓烈哉!这就是诗词的形象性,语言读来特显生动,使人感到韵味无穷。

 

刘老师讲述的神情极为恳切,希望大家深切领悟。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他真心希望学员有所进步。这一些后来他收集写成诗论,让大家学习,全面掌握,化为能力。他在诗论《如何写绝句》结尾中如是说:要质量上乘,饶有文采韵味,收到更大的社会效益,还必须多写多读书,多到群众中去。广益多师,从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在《再谈当代诗词联特色》一文结尾中,感情更加急迫地说:“我再一次强调上述几点。一言以蔽之,祝愿诗家,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加强学习,写出更多更好的诗词联。”刘多寿老师,他是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学员身上。希望培养一支真正具有诗词联创作能力的诗词队伍,为新时代新社会服务。他不仅是一个天才的诗词联创作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词联教育家。

 

在诗社的活动中,刘多寿老师也有他另外的一面,诗社是人才聚散的地方,各种现象都可能产生。刘公爱憎分明,性格直率,遇到了不公即有发泄,当面批评甚至指责。因此不免得罪过人。这也正是人们中也有认为他的为人令人有争议的地方。然而刘多寿老师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说了以后,对人的感情依然如故。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说了。我说,假如他不说,又会怎样个情况?所以我说,这正是刘多寿老师高贵品质的表现。他的出发点是纯粹的,行为极为公正,其精神内质极为精粹。

 

刘多寿老师一生是坦率真诚的一生。他1954年全家转为商品粮户口,19553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经历反右风潮,1958年评为省劳模。升为湘潭县一中教导主任,响应党的号召,将全家商品粮户口还原为农村户口。1966年随学校领导进入牛鬼蛇神队伍,到1970年解放。198057岁,为解决子女就业问题提前退休,应该未能赶上文卫科技战线上的职称评定,工资拿75%,其退休工资应该不是很高。晚年一二十年的施教工作没有半点报酬,精神之执着,心智之坚忠,情绪之乐观,超乎常人。他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忠心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育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文化的旗手。 

 

 

作者简介:

   周斌连,1940年生,又名彬廉,斌连,师宇,一字振宇,湘潭县茶恩寺镇原回龙村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中教高级职称。工作在湖南省谭家山煤矿,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历任中学教导主任。曾主编《湖南省谭家山煤矿志》《中湘白石周氏六修族谱》《湘潭近百年诗词选》(合)《茶恩寺镇文史》等,参与《湘潭县古今诗联选》《莲湘诗词三百首》的编辑工作。曾担任湘潭市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多年在湘潭县洛口诗会开展诗词讲座。诗词联及书法作品入编全国多种大型书刊,参加县、市、省及全国各类比赛,多次获奖。2019年出版个人诗文书法专集《思齐堂诗文书法选》。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湘潭市楹联家协会会员,湘潭县“嘤鸣诗社”“洛口诗社”会员,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