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诗乡诗教
  3. 内容

将军故里 诗意盎然--湘乡龙洞镇诗乡建设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7-11-17


将军故里  诗意盎然
沈小青

  龙洞镇北靠韶山,东临湘潭,是陈赓、谭政两位大将的故乡,沪昆高铁途经于此,湘韶公路横穿而过,下辖20个村,2个居委会,217个村民小组,29000人,面积76.8平方公里。作为大将之乡,我镇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镇高举文化大旗,加强文化建设,继2014年12月成功创建“湖南省诗词之乡”后,深入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积极打造“红色+传统”的文化名片,龙洞中华诗词之乡于2016年10月成功验收。2017年4月27正式挂牌。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一、抓阵地创平台,推动诗词文化全民化

  龙洞镇自古文风鼎盛,英才辈出,是湘乡市人文荟萃之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立了《仙女山》文学社。全镇诗词文学爱好者众多,2009年成立了全市首家乡镇文联,下设诗词、戏曲、书画、民间工艺、少年科普等五个协会。镇诗词协会共有会员48名,其中有10人同为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28名同为湘乡市诗联协会会员。一直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诗词文化建设,坚持“红色+传统”的文化方针,努力把诗词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工程和文化品牌来建设,有力的推动了诗词文化全民化进程。

(一)领导重视有力

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镇成立了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杨海华同志任组长,主持全面工作,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分工明确,紧密协作。完善出台了《龙洞镇文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由镇文化站与文联牵头,对各村的文化、诗词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在经费上,镇财政安排对应的预算资金,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支持诗词文化建设,确保诗词组织和各类诗词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阵地保障有为

  一直以来,我镇重视文化阵地建设。2009年投入近200万元建成多功能艺术中心,其中,着重打造了诗词协会的活动场所,建立了40平米的办公场地,80平米的创作室、500平米的诗词书画展览室以及400平米的培训室,并存储了数百幅各类诗词文艺精品,于每天下午2:00至晚上9:00免费对乡镇群众开放,为全镇诗词、文化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

(三)创建工作有效

  我镇认真做好“五进”,积极开展“中华诗词之乡”的创建工作。诗词进学校,以诗育人。2009年,我镇以龙洞中学为试点,在该校进行诗词竞赛,开展创作评比,以比赛促进创作,以教育培养未来的接班人,并且每天中午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半小时的学生自主创作诗词朗诵。诗词进机关,以诗促廉。在机关内院打造了诗词长廊,展示一些激励奋进、廉洁自律的文学诗词名篇,为庄严增添了几分“书香雅韵”,促使诗词与廉政文化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扎根。诗词进新农村,以诗化民。去年全镇新建了4个村级诗词文化室,共建立了24个高标准的农家书屋,配备了大量古典诗词书籍,营造了“人人有书读,处处书香浓”的文化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染。在各村成立了诗词分会,建有农村诗墙、高标准的诗词创作室。比如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时村创作了诗词版的“村规民约”,朗朗上口,群众休闲之余竞相传颂,彰显了该村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诗词进群众休闲中心,以诗惠民。2013年建成了一座2000多平米的综合文化广场,并在广场上树立了精美文学牌,方便群众在娱乐、休闲和锻炼之余感受诗词文学的熏陶。诗词进老干部活动中心,以诗乐民。我镇退休老支书“四自”活动协会,定期聚首,开展诗词文学创作,并多次将作品寄送镇领导班子。这些诗词文化活动充分丰富了老干部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抓载体创氛围,推动诗词活动普及化

  在交流中提升。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我镇举办了多次大型诗词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去年我们邀请市诗联协会、书画协会等一行近20余人,与镇诗词协会会员举行笔会,现场创作了30余件各类诗词、书画精品。去年7月,举行了市农村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利用这次交流会,我镇向全市各界同仁广泛宣传了“诗词之乡”的创建活动进展情况,汇报了工作成果,并交流了如何发展诗词文化的经验心得,等等,这些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推动了全镇诗词文化工作的发展。在活动中普及。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开展诗词宣传、吟唱、创作、采风和辅导等,较好的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形成了读诗、诵诗、学诗、写诗的浓厚氛围。比如,去年5月由镇文联牵头,各协会积极参与,举行了《欢乐潇湘?幸福龙洞》大型群众文艺汇演,为全镇数百名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平台。汇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扩大了镇文联与各协会的影响力,活动之后镇文学社针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诗词创作比赛。2013年我们与虞唐镇一起举办了心连心农民诗词书画比赛;每年春节由诗词协会组织开展三下乡、送春联活动,还常组织诗词文艺培训、送戏下乡、农民读书、民间文艺展示等活动,形成了以大型文化活动为龙头、节庆活动为基础、镇村活动为主体的群众诗词文化活动格局。


三、抓资源创成果,推动诗词创作特色化

(一)整合本土特色资源

一是龙洞北靠韶山,东临湘潭,是湘韶红色旅游线的重要节点,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比较发达。龙洞历史悠久,境内传说众多,比如,“龙洞传说”等,为诗词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二是龙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近年来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比较发达,群众思想活跃,创作的欲望和能力比较强。三是龙洞是大将之乡,人文底蕴深厚,有着优良的创作传统和“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涌现出沈春浓、“杨门七雄”等一批革命先烈。这些较好的激发了创作灵感。四是龙洞的诗词文学创作人才不断涌现,比如贺显增老先生,面对生活的困境,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诗词文学创作,为龙洞诗词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创作乡土特色作品

创办于1985年的《仙女山》报是全省最早的农民自办报刊之一,二十九年来长盛不衰,今已出版至107期,每一期都会有一个版面刊登我镇农民自己创作的诗词。镇文联、文学社依托丰富的资源,激发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创作了很多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特色作品,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已出版发行的诗集有章敬和的《宜闲诗草》、贺先果的《华屋诗草》、镇诗词协会组织编纂的《山花荟萃》。镇诗词爱好者积极参加国内各项诗词大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如章敬和的作品《老牛颂》曾获中华诗词竞赛一等奖;沈立琼的散文诗《军人的妻子》获“年轻人”杂志征文一等奖。特别是在去年9月,在我镇诗词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龙洞诗联集—古韵新声》正式出版面世,它集结了时间横跨公元1500年至今500多年间227位作者的1600多首诗联作品,对传承中华诗词、弘扬龙洞红色经典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洞天福地拥韶峰,卧虎藏龙自不同。杨氏七雄弘大义,陈谭二将建奇功。人文永葆千秋盛,‘仙女’犹争一品红。新创诗乡开雅境,古今荟萃竞玲珑。”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扬、诗词之乡创建和巩固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工程,我们将以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为契机,认真的打造好“红色+传统”的文化名片,提高文化软实力,传播正能量,进一步凝心聚力,助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机遇下推动中华诗词传统在“四个全面”的伟大征程中焕发新的活力,绽放新的风采。